• 中文
  •  | 
  • en
  •  | 
Visitors
Visitors
OK
从一本书到一次文化探秘之旅
2021-05-14 16:40

  image1.jpeg

对朱大可老师,早有耳闻,他的睿智和犀利,是中国文化界的一股清流。没想到他竟然出了一个面向儿童的“新神话系列”,这应该是朱老师第一次涉足儿童文学,强烈的好奇心促使我翻开了这本《少年饕餮》。 





一、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?

书名先吸引了我的注意力。饕餮,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秘怪物,名叫狍鸮,古书《山海经·北次二经》介绍其特点是:其状如羊身人面,眼在腋下,虎齿人手。其名可比喻贪婪之徒,人们一般称这种人为“老饕”。《左传》中记载,缙云氏之子贪于饮食,冒于货贿,被比作饕餮。后来,随着华夏农业文明走向巅峰,食物越来越丰饶,人类爱吃的“饕餮本性”就暴露出来了。人们开始用“饕餮”或“老饕”来形容美食家或超级吃货。饕餮不再是异兽,转而变成守望人类美食家园的食神。这套书里的“饕餮”正是体现其食神的一面。但是,饕餮身上始终有“贪婪”的特性,所以在味觉世界里,“贪”就成了无法消除的黑暗力量。于是,整本书的一条重要线索就是少年饕餮与黑暗力量的对抗。


图片3.png很多孩子只是听说过“饕餮”这个词,不会写,更不知道它有何来历,对它是陌生的。殊不知,饕餮就隐藏在中国人日常生活的角角落落里。博物馆的青铜器上的纹路,大部分都是饕餮纹。





image8.jpeg20元的人民币上竟然也有它的身影。这本书的总策划、文学指导、著名学者朱大可说:在‘民以食为天’的信念支撑下,中国已经发育为一个首席饕餮大国,不仅如此,在那些驳杂的食材、香料、菜式、菜肴和餐具的瀚海里,蕴含着独一无二的快乐观和幸福观。‘饕餮’是中国式世界观的柔软象征。”

     


    

      

这本书分了五小册,从“酸甜苦辣咸”五味出发,探究中国美食的奥秘,引导孩子欣赏食物美学,知晓真正的美食是和情感密不可分的。虽是新神话系列,却以严谨的学术研究为依托,让孩子真正站在文化的根基上去感受、触碰和记忆中国文化。

别忘了书名里还有一个“少年”,所以,这本书又不仅仅在谈美食,它关于少年的成长,成长中的酸、甜、苦、辣、咸;它关乎友情、亲情、魔法、勇气,甚至战争和告别。这既是一本让青少年了解食物美学的百科全书,更是一本描述少年饕餮战胜黑暗力量的成长小说。


二、小学生为什么要读这本书?

原来要寻求食物的本味——

image9.jpeg

大概每所学校门口的小商小贩,生意都异常火爆。放学出笼的孩子们热切地扑到爸爸妈妈的怀里,也热切地品尝到油炸鸡腿、葱爆鱿鱼、麻辣豆腐、油煎鹌鹑蛋……纵观这些街边小吃,最大的特点就是“有味”,孩子们估计根本没有想过,食物原本的滋味是什么。大人,也是如此,各种各样的调料充斥着我们的胃。   

    



可能,我本身是一个饮食清淡的人,一直生活在长江边,最喜欢吃的就是鱼。鱼的烧法有很多种,烧、烤、炸,我最喜欢的就是清蒸。从小到大,口味从来没有变过。书中提到的五味“调和”,我是非常遵从的。不过多追求口腔的刺激,而是寻求食物原本的味道,这也是味道美学的宗旨。


图片1.png原来应该看见食物的一生——

胖冬瓜说:“只要用心品味,你就能看见食物的一生。”就像宴那样,看着手中的鱼,就好像走进时间的隧道,看见浮在礁石上的鱼卵,变成身子透明的小鱼,经过暗流的考验,慢慢长成银白色的大鱼。他了解每一种食材的前世今生。而我们的孩子们却不曾想过,大米原来是长在田地里的,它原本不是现在的白色。红薯是埋在土里的,丝瓜是吊在藤上的,白嫩的藕竟然来自淤泥。他们从小忙着去上编程课,去上奥数,去弹钢琴,去学英语……食物的一生,无暇顾及。甚至窗外的树木,小区的草坪都很难有时间去驻足凝望。

在这样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,有越来越多的食物可供我们选择,可是却很少有人再去思考它们是怎么来的,去考究在漫长的农耕时代我们的祖先是如何披星戴月、辛苦劳作才得到这一切的。

原来饮食需要克制——

通贯驿的所谓自由是让每种味道都达到极端,但是如此味觉的放纵竟然变成了一场灾。味觉需要搭配,饮食也同样要均衡。“再多吃一点,再吃一点,别饿了肚子。”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今天,我们的餐桌越来越丰富,食物越来越精致,家长可着劲儿给孩子们做好吃的,做他们喜欢吃的。挑食的孩子也能长成胖子,其中的缘由就在这里了。他们不知道饮食是需要均衡的,更需要克制。当然不仅仅是饮食。我们的情绪,我们的欲望,都是一样。

原来食物是有记忆和情感的——

宴把馄饨放进嘴里,尝到了一种深深的思念,眼眶顿时变得湿润起来。真奇怪,嘴巴的活儿,怎么牵动了内心的情感?这一点,很小的孩子恐怕很难感同身受,因为他们还没有离开家乡和亲人。可是,用心品味家人亲手做的饭菜,是最起码的美德。

有一年,我去了沙漠。朋友在那里做了一个农场,农场里主要栽种蜜瓜和西瓜,当然也有供自家食用的菜园。我们自己动手摘菜、烧饭。在园子里乱逛时,发现了西红柿,黄里透青,不似城里买的周身通红。我摘了一个,咬了一口,仿佛开启一个记忆的时空通道,瞬间回到了小时候。乡下的菜园里,就是这样的西红柿吧,就是这样的奶奶亲手栽种的独特味道。我的眼泪瞬间流下来,深深的思念从心里慢慢升腾。那个下午特别美好,因为一个西红柿。


      

三、如何带着学生共读这本书?

围绕主题,多重推进

这是一本少年成长小说。老师们可以带着孩子进行很多的主题探讨,比如“朋友”“魔法”“战争”“告别”“勇气”“冒险”,可以开展非常有意思的哲学思辨课。比如,什么是魔法?如何使用魔法?魔法是万能的吗?少年饕餮最后的成功,有魔法的功劳吗?现实生活中存在魔法吗?


image3.jpeg

在5个小故事里,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角色都在悄悄成长——少年宴经过艰难的自我反省和挣扎,不再困惑和迷茫,逐渐接纳自我,战胜贪欲;小馄饨由胆小到勇敢,从冲动到成熟;楚星儿由防备心重到放下成见,愿意相信别人……可以和孩子们一起“看见成长”“讨论成长”“畅想成长”。孩子们读着他们的成长故事,仿佛也经历了一次冒险之旅,与他们一起进步,一起经历人生的酸甜苦辣咸。而这,恰恰是阅读的魅力。去经历现实生活中无法经历的奇妙之旅,去感受现实生活中很少感受到的情感体验。阅读,在丰富孩子的经历,也在丰富他们的情感。


赏析文本,读中学写

1.赏析语言。

妙招一:大声朗读。

这套书,我和我儿子都是一口气读完的。除了精彩的情节,语言也非常干净、诚实。很多时候,我俩都忍不住把自己读到的精彩语句分享给对方听,然后捂着肚子乐不可支,或者望着彼此若有所思。小学生需要养成阅读并积累的好习惯。积累的方式有很多种,大声朗读,是孩子们特别喜欢,也乐于接受的。

妙招二:仿写美食。

图片4.png文中有很多精彩的“场面描写”“味道描写”以及“丰富的想象”。尤其是对味道的描述,是孩子们特别缺乏的,或者说很难描述,也很少在生活中去细腻体味的。在《精灵的秘密》里,对于宴和小馄饨制作面条、馄饨的过程和吃下去的滋味做了非常细腻的描述。我反正是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,直到肚子跟着咕咕叫。书中写到的美食,材料应是美的,制作过程是美的,做成后的样子是美的,吃下去的味道是美的,连读书的人,嘴里和心里都是美滋滋的。这样的句子,学生朗读后,会自然而然地模仿着写一写,写一写自己最爱的一道菜,写一写爸爸妈妈的拿手菜。

      



妙招三:积累金句。

故事中还有很多金句。如果是家长或者老师直白地叨叨叨,孩子们会左耳朵进,右耳朵出。可是在故事情节里自然而然地呈现,力量往往会非常巨大。

凉与热两股水,就好像光明与黑暗,只有经过激烈的战斗和交融,才能进化成最美味的食物。

宴懂得,无论是狂欢还是悲伤,都是因为美食而引发的。味觉点燃生命的能量,开启了灵魂的记忆。

食材跟人一样,有自己独特的味道。只有发现那些独特之处,才能摘取美食大师的桂冠。

通驿贯的所谓自由,是让每种味道都达到极端,但没有约束的放纵和胡乱搭配,早已偏离了美食的正道。味道的搭配,必须建立在彼此协调和融合的基础上。

黑暗力量隐藏在每个人的心里,只要给一个诱饵,黑暗力量就能轻易地打败你们。

每一种食物,都有它存在的意义,尤其是对亲手制作它的人来说。

……

2.赏析情节。

(1)聊聊“想不到”

在阅读的过程中,你大概知道故事会有一个安全的结尾,但是你依然被跌宕起伏、一波三折的情节吸引,因为你“想不到”。于是,你一直会有期待,对于“想不到”的惊喜的期待,对于后续情节的期待,对于去下一个国家历险的期待,甚至是读完5个故事后,对第6个,第7个,第8个故事的期待。

(2)延续“想得到”

书的封面有这样一行小字“朱大可新神话系列”。我们知道神话最大的特点是“想象”,这套书凭借曲折又离奇的情节,生动又不乏纯净的语言,把想象发挥到极致,难怪孩子们一拿起来就放不下了了。在这里,每个国家都有一些生活化的设定,如果孩子们有兴趣,也可以设想自己是某个味觉国家的人,你将如何生活呢?假如我来到了甜国,假如我来到了辣国,或者,我自己直接变成故事里的角色,去经历一场不一样的冒险。

一直到第5个故事的结尾,冒险还并未结束,他们又一起踏入了未知的旅程。给了阅读的孩子们无限的想象空间:他们又去了哪里?又会有什么奇异的经历呢?也许将来真的有下一个系列出来,而读书的孩子们可以参与想象,让这份期待延续了他们对阅读的喜爱,对味觉的重新发现,对食物的另一种好奇。这些,都是读完一本好书,给孩子们留下的珍贵的东西。

3.赏析图画。

当我们认真去欣赏这本书的插图,你会发现画家深度参与了整本书的讲述,甚至有了自己的想法。比如不同国家的美食、兵器,不同时期宴的样子等。其实,每一个阅读的小读者都可以深度参与一本书。他们阅读了文字和图画,想象力定会受到某种程度的激发,他们非常乐意去探索,用自己独特的方式。

男孩们一定对五味国的兵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咸国的海带锁,辣国的辣弩箭、辣味弹,苦国的冰盾、冰矛,甜国的甘蔗糖、糖衣炮、甘蔗箭,酸国的酸汁枪。他们也想动手画一画,甚至创造出其他的兵器,当然必须切合每个国家的特点。最后,我们进行比拼,谁的武器最富有想象力,最厉害。当然还要回到这本书里来,书中最厉害的武器是什么?或者说在最后关头赢得胜利,靠的是什么?“人心齐”。五国的兵器最后融合成一把神奇的钥匙,打开了通往幸福之门。


整合课程 探秘延伸

目前正在全国通用的统编版教材特别注重单元整合,课内外整合,注重语文学习与生活的链接。二年级、三年级各有一个单元是传统文化单元,四年级有一个神话单元,五年级有民间故事单元,六年级有综合实践单元。所以,这本书的阅读完全可以和教材学习、生活实践进行有机的融合。

1.追溯五味。

我们是否可以根据书里提到的五味,进一步去挖掘中国的美食文化呢?以小组为单位,选择一个味道,像作家和画家一样去进行深入研究。“中国食辣史”,“中国盐史”“中国糖史”等,追溯五味的本源。我就看过一本书写的是辣椒的前世今生,特别有意思。追根溯源,我们总会有惊喜的发现。

比如研究“苦”字,追溯到勤劳的中国人几千年来,一直在传承“吃得苦中苦,方为人上人”的箴言,“苦尽甘来”,“良药苦口利于病,忠言逆耳利于行”,还有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……这些和苦有关的词语、俗语、故事,又在向我们传达些什么呢?

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涉及到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,孩子们发现传统的美食“元宵、粽子、绿豆糕、月饼”等大都是甜食。以此为突破口,可以让孩子们去研究“甜”字。

再比如,五味分别在书中有什么象征意义?“咸”包含勇气与力量,“甜”蕴含着爱与善良,“酸”代表个性与自由,“辣”寓意热血与雄心,“苦”传递坚毅与信仰。“苦”为什么放在五小册的最后一册?这些都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讨论,并找到书中的相关描述。

2.生活探秘。

可以调查我们周围的餐馆,我家的餐桌,应该属于五味中的哪个国家?我们自己又该是哪个国家的原著民呢?这里是一直吃这个口味,还是发生了改变?又因为什么改变了?可以采访身边的老人,回忆他们小时候的饮食,查阅相关资料,了解不同经济文化背景下,饮食发生的变化。

这样看来,无论我们围绕这本书,或者说围绕五味进行什么样的课程研究,研究的过程其实是为孩子们打开了一个更为广阔丰富的世界,最终为了实现儿童素养的全面提升。

3.创意延伸。

除了多样深度的课程研究,围绕这本书,还有太多好玩又有意义的活动可以设计,孩子们在吃喝玩乐中提升素养,岂不快哉?

“我的美食地图”——说说、写写、画画,我在不同的地方品尝过的美食。

“美食小故事”——搜集和美食有关的传说或者民间故事。

“美食大比拼”——从家人那里学一道最美味的食物,亲自操刀,带到学校PK。有条件的班级,可以现场烹饪。少放调料,尊重食物最原始的味道是加分项。   


图片2.png

“饮食习惯大调查”——班级同学或者同学家长都有哪些好的饮食习惯和不良饮食习惯呢?

“绘画创意”——创作新的五国兵器或者服饰、美食等。


      



四、关于这本书,我们意犹未尽……

我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想起《哈利波特》。JK罗琳说:“哈里波特讲的并非是魔法,而是讲选择,讲自由意志。”当你面临艰难抉择时,与其向外寻求理由,不如往心里找: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?宴,同样经历了寻找真正的自己的过程。这本书,讲饮食文化,讲成长,讲友谊,在我读来,他讲的更是爱。人对于美食的爱,国王对子民的爱,朋友之间的爱,亲人之间的爱。

在最后一册《食神归来》里,宴说:什么是味觉世界最重要的东西?——亲爱的父亲,是爱——对食物的爱,还有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所有生命的热爱。美国心理学家卡尔·罗杰斯说,一个人要想成为自己,仅靠自身是不够的,得有一个环境条件,你得身处一个支持性的环境里,有人能给予你无条件的爱。最后,宴战胜黑暗势力,靠的是唤醒的光明力量,靠的是不断击退黑暗力量的勇气,而这种勇气来自爱。

这本书,其实可以从很多角度做深入的课程探讨,让孩子们在这个深度参与的过程中,不仅更深地理解了书的内容,也开阔了更为广大的世界:原来想象的力量如此强大,原来饮食文化这么有趣又深远,原来,我们每一天吃下去的东西都潜藏着一个个奇幻的神秘世界。

这样想想,是不是特别有意思呢?